文 / 圖書館員223
一隻博物館裡的老虎不再是一隻老虎,而是一隻「博物館裡的老虎」。--Kenneth Hudson[1]
對引言文字最粗淺的解釋,大概就是指博物館裡的老虎,已經失去了它在自然中生存的活力;從引文觀看裝飾藝術(decorative art),我們便能理解,裝飾藝術展品最初存在的目的,是具有使用功能的。但今日將之置於博物館中,大家常將焦點著重在其華麗裝飾的藝術價值上,而忽略其用途。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與博物館間互動的方式,不再限於到場觀看。即使看到了實品,也不一定等於了解這些物件如何參與人們的生活。由於博物館裡的東西,常常是處於這個不能摸、那個不能碰的狀態,不知道大家在觀賞這些具有實用功能的展品時,是否產生過人們如何使用它的疑問?或是因為與展品距離太遠,其實根本看不清楚細節?
《虛擬啟蒙時代》
為了滿足觀者的好奇心,在2015年初,12位來自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與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學生,在Anne Higonnet教授的指導下,執行了一項名為「虛擬啟蒙」(A Virtual Enlightenment)的專題計畫。此計畫借用了歷史上的啟蒙運動革新的概念,並且以當時代的裝飾藝術為主題,欲改變參觀者觀賞展品的角度,將焦點著重在當時的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他們從紐約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的一間時代展示室(Period room)開始,[2] 在數位化的基礎上,展現物品的使用方式及其他相關的資訊。
這個計畫有兩個目的,首先是實用性問題的克服:設想一件瑪莉.安東尼(Marie Antoinette,1755-1793)王后的寫字台,它被打造出來的目的,除了擺著好看之外,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它實在不怎麼好使用。或許是配合當時的服裝、禮儀姿態等條件限制,寫字桌才製作成這個樣子。因此網站設計者,透過動畫模擬這位年輕法國王后使用寫字桌的情況,還有她可能在桌上、抽屜中所擺放的物品。


另一方面,相較於1990年代學者對裝飾藝術的藝術性之著重,此計畫更傾向於呼應十八世紀「重視理性與大眾的知識」的啟蒙運動精神。為此設計者還結合了當時由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等人所編的《百科全書》(Encyclopédie)之概念與圖版,完整介紹這些精巧日常器物誕生的製作技術、使用工具及材料。

窺探社會脈絡的展品:除了美,它可以告訴你更多
除了展示它的使用方式外,該計畫還結合了當時的工藝技術和社會背景,包括製造的方式、材料的歷史等。如一具銀製的咖啡壺,它所代表的不僅是當時上流社會所使用的華麗飲料容器而已。單單一個咖啡壺,便可作為當時社會概況的縮影:其材料來源(白銀),代表著當時歐洲對南美的殖民收穫;它所承裝的飲料(咖啡),來自非洲殖民地的輸入;而壺子本身裝飾,則標誌著當時的工藝技巧、貴族的日常生活,和足以支撐精緻工藝產生的經濟水準等。

數位化的工藝品:材料與它們的創作者
藝術的數位化,讓展品不再只是孤獨地被置於「請勿超越此線」的另一端,只可單純地提供觀者審美愉悅。藉由虛擬資料的輔助,可以彌補參觀者無法觸及展品的限制,也讓觀者可以站在設計者、製作者、使用者等不同角度,來觀看它們。
這個計畫執行至今已約一年,網站項目之一Materials & Their Makers,較計畫初始時,新增了更多同時代的工藝品。首頁除了可以看到時代展示室的平面圖,還可以點選進入以了解展品的背景,另外也補充了這個時期的織品、傢俱或其他華麗的器物。筆者十分感興趣的是,關於18世紀法國瓷器釉料的介紹。這個部分的網頁設計,讓瀏覽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為餐具漆上不同的顏色。而筆者選擇的是起源於威尼斯典雅的青金石藍(en bleu lapis)。對了,網站甚至還會貼心地幫瀏覽者佈置好餐桌。趕快去點點看自己喜歡的餐具吧﹗擺放在桌上,跟單獨看到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呢﹗此外,每個顏色背後,都還有不同的故事喔﹗


[1] 原文:”“A tiger in a museum is not a tiger but a tiger in a museum”, 引自Kenneth Hudson, Museums for the 1980s Museums for the 1980s: a survey of world trends, Unesco, 1977, p7.
[2] 該展間位於博物館一樓的528號展廳(Tessé Room),主要展覽17、18世紀法國家具及日用品等裝飾藝術。
參考資料
- A Virtual Enlightenment: http://www.journal18.org/nq/a-digitally-usable-period-room-by-anne-higonnet/
- Materials & Their Makers : http://bt.barnard.edu/avirtualenlightenment/project2/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