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 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

文 / 郭祖蓉、劉睿涵、張芸慈

策展主題如何產生?

【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17th-Century Dutch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rt)的內容發想,是來自於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謝佳娟老師的「十七世紀歐洲藝術史專題」課程,期末的虛擬策展報告。「世・野」這場策展,是由修課學生郭祖蓉、劉睿涵、張芸慈一同策劃完成。

在課程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十七世紀荷蘭、法國,甚至是印度的藝術;也針對不同主題的繪畫、藝術家養成、藝術社會、銷售市場以及東西文化交流,有更多深入的討論。在一學期的課程後,我們設想著,若要將十七世紀藝術介紹給臺灣的觀眾,該選擇什麼樣的作品?哪些地區?又是什麼主題?在這些問題的追索中,我們便開始了這項虛擬策展作業。

14800926_1264716713579906_1869653430_n
【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虛擬策展海報。

考慮過各種類型的展覽主題後,我們決定選擇十七世紀荷蘭經濟貿易,作為展開討論的面向。跨國貿易,於現今臺灣是相當普遍的現象;而在黃金時代的荷蘭貿易網絡下,臺灣甚至也參與其中。因此,為了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我們決定【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的展覽題目。

3D展場規畫模擬圖。
8
【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門票設計。

從十七世紀國際貿易網絡下,看懂荷蘭藝術的黃金時代

十七世紀荷蘭的黃金時代,不只藝術蓬勃發展,誕生了維梅爾、林布蘭等許多今日知名的藝術家;此時期的低地國,亦有繁榮的經濟活動。看似相去甚遠的藝術和經濟兩塊領域,其發展卻擁有密切關聯。從當時期的藝術作品,無論於版畫、靜物畫、風俗寓意畫,或是家庭肖像中,都可發現許多來自亞洲與美洲的舶來品。然此現象並非偶然,當時全球第一間股份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隨後又以美洲為活動範圍的西印度公司相繼成立。透過兩個公司於海上活躍的貿易活動,使當時的荷蘭成為歐洲的世界珍寶集散地。

 本次展覽題名【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特別將「世界」與「視野」兩詞結合為一。其中蘊含了荷蘭國際貿易與航海活動,打開了東、西方國家視野的意涵,同時也代表看見新的世界,以及建立嶄新的世界觀。副題名中,更企圖將「藝術」領域與「經濟」面向融合,展現十七世紀荷蘭藝術發展與經濟繁榮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的荷蘭,猶如一個商人的國度。與其他歐洲國家不同,其並未受唯一王權控制,而有許多中產階級與商人階級活躍其中。透過創新的商業組織,以及敏銳的貿易眼光,荷蘭於十七世紀打敗西班牙與葡萄牙等國,成為海上的霸權,亦是國際貿易中的雄獅。本次展覽,便聚焦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的1620年代,至1672年這「災難年」(Disaster Year)之間。五十年的繁榮盛世時期,足以突顯其貿易與藝術的卓越成就。

【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網站

  http://17thexhibition.wixsite.com/17th

【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網站首頁。

【世‧野:十七世紀荷蘭藝術中的國際貿易】網站,保留了虛擬策展中的圖錄內容,包含超過30位的藝術大師作品,如:知名的維梅爾、楊.史汀(Jan Steen),以及尼古拉斯.瑪斯(Nicolaes Maes)等,期望藉由這些大師的作品與現今留存的各式器物,展現荷蘭十七世紀繁榮的經濟活動,同時發掘異國商品和物品,如何進入低地國人民的生活之中,成為居家陳設與靜物描繪的一部分。我們期望本次展覽,能夠藉由高品質的展品、詳盡的說明內容,將擁有豐富藝術產物與繁榮經濟貿易的十七世紀荷蘭面貌,呈現於各位觀眾面前。

0001-14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