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裝探員
隨著攀附在複合建築體外部的藍色水道與綠色空調管線,我們走入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再隨著紅色的透明電梯,登上三樓的康丁斯基圖書館(La Bibliothèque Kandinsky)。該館是研究現代藝術絕佳的典藏機構【圖1】,特別針對20世紀以來的藝術刊物、「藝術家的書」等出版品,它也彙整了現代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與產業創意中心(Centre de création industrielle)過去所收藏的資料,致力於拓展現代藝術文件的版圖。我們可以從該機構的典藏特色及推廣功能,了解藝術文件的重要性,甚至啟發台灣在典藏藝術文件上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康丁斯基圖書館成立的目的是推廣現代及當代藝術文件的研究。館藏的內容並非一般書目,而是屬於第一手文獻的保存,因此,讀者限制具有碩士(Master)階段以上的相關領域研究者可以入館免費查閱資料。館藏以八個來源為主,包含一、藝術家,二、建築師、工程師、設計師、藝匠,三、藝評、藏家、藝文界人士,四、藝廊、書店、出版社、期刊,五、攝影師,六、電影導演或錄像導演,七、文化機構與展演,八、獨立的單件收藏。這樣豐富卻又複雜的來源,不再以作品為中心的資料搜集方式,我們可以想見在分類工作上的難度。再者,這些典藏擴展的範圍,也透露出該館對這些文件典藏價值的肯定,如同一個美術館典藏藝術品時伴隨著各種有形或是無形價值上的肯定。
雖然這些來源以個人或機構為對象,實際上收藏的多數是諸如文件、出版品、檔案、展覽目錄、期刊、相片等以紙本為主的資料。此現象同時顯示現代藝術文件化的趨勢,因為當我們回顧20世紀的現代藝術時,將發現各種前衛主義發行眾多刊物,以捍衛各自的理念,或建立新的藝術論述,而這些刊物正是康丁斯基圖書館的重點收藏。例如在2006年在拉加代爾集團(Le Groupe Lagardère)的贊助下,該館收藏了藝術藏家戴斯提巴(Paul Destribats),所收集的超過三百號的前衛藝術期刊(出版於1850年至1980年之間),以及上百種的文件宣言。內容含括構成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比利時與荷蘭藝術運動、義大利視覺詩、以及國際情境主義等。這樣的收藏對象為藝術史研究,引入更多作品的周邊文件,便於重建現代藝術的脈絡。
除了現代藝術的文獻收藏之外,該館另一個典藏的重點是藝術家的書。這種視出版物為作品本身的想法,是承繼當代觀念藝術與激浪派(Fluxus)追求藝術檔案化,以及藝術民主化的理想。除了收藏1960年代以來著名藝術家出版品之外,該館也致力推廣新興藝術家的出版品,定期舉辦座談會讓藝術家發表作品。以筆者某次參與的經驗為例,出生於1978年的藝術家索里娜(Stéphanie Solinas)除了長期研究犯罪學的歷史,在創作上曾經出版《無題,貝地雍先生》【圖2】、以「人體測量納入罪犯分類」的創建人貝地雍(Alphonse Bertillon, 1853-1914)為主題,讀者可以剪下臉部被打散的不同紙片,重新在書中組合一個立體的貝地雍肖像。書的後半部分則留有介紹貝地雍的檔案。藝術家讓讀者以貝地雍的方法學認識貝地雍,最後的成品就像是十九世紀的人體測量學下、警察用來標記每個人身份的正面證件照。

索里娜的另一個作品《背離者:一百張照片》是獻給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墓園的三個名人,包含攝影家納達(Nadar)、貝地雍、以及盲人教育的先驅奧宇(Valentin Haüy)。藝術家結合攝影、點字、以及身份辨認的方法,重新為墓園中其他379個因為年代久遠而失去身份的墓主建立清冊。索里娜則在康丁斯基圖書館的座談會籌劃了一個「謀殺之夜」【圖3】,讓進場的觀眾從這三個名人的名字,選擇自己對應的分組。她從館藏中挑選出啟發她創作此作的藝術家的書,讓各組的讀者換上偵探的眼光,重新去看歷史中其他神秘的藝術家的書【圖4】。這樣的展示與推廣館藏品的方式,一方面提供年輕藝術家與大眾接觸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這些館藏可以成為啟發藝術家創作的材料與資源,傳承與創新藝術出版品的理念。


從典藏與推廣藝術文件的功能來看,康丁斯基圖書館不只是一個圖書館。由官方介入當代藝術出版與論述生產的推廣工作,讓該館也具有美術館的功能。另一方面,當代藝術文件的圖書館,可以提供藝術研究生直接面對第一手文獻的機會,有助於建構原創的研究。反觀台灣,典藏藝術文件的工作仍散落於各個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圖書館,未能從一般的圖書中獨立出來,因而無法有系統地收藏與保存國內外相關藝術文獻,以提供更專業的藝術視野。此外,書籍作為獨立作品的當代藝術特點,也將遭到忽視。今天,不只是在國外,台灣國內的藝文圈一樣有著蓬勃發展的藝術獨立刊物、相關人士所收藏的文件,以及各個藝術機構的出版品,卻缺乏了從事典藏與推廣工作的專業分類和特別機構。或許,一個當代藝術圖書館的出現,建立從台灣望向世界的藝術觀點與論述,早已是眾多人的期待。
康丁斯基圖書館網站:bibliothequekandinsky.centrepompidou.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