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書館員223
上次介紹了在歐洲政壇呼風喚雨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收藏,然而,貴族的極權時代在法國大革命以後就陸續潰敗,貴族們的珍貴藏品多變成公共資產,加上興起的民主、民權思想,讓19世紀成為博物館林立的時代。此時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者也將私人的收藏開放給大眾觀賞,成為消弭階級落差、籠絡民心的一種方式,也成為國家文化力量的指標,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便順應此潮流而誕生於19世紀末期。
賀成交!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新居落成
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落成於1891年,之前這些收藏大多安置在維也納的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為了替家族收藏找到一個更妥善的落腳處,奧匈帝國國王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1916)在1871年啟建。藝術史博物館位於瑪麗雅·泰瑞莎廣場旁,廣場對面的自然史博物館也於同年開幕,兩者皆以公共展示為主要目的來規劃空間,核心基礎都是哈布斯堡家族歷代的豐富收藏。

藝術史博物館中的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的收藏十分著名,包含義大利、德國、尼德蘭、西班牙等大師傑作。像是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簡稱Raphael, 1483-1520)、提香(Tiziano Vecellio,1488-1576)、切利尼 (Benvenuto Cellini, 1500-1571)、老布魯蓋爾(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c.1525-1569)、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1610)、魯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等常常在藝術史通史中看到的經典之作,全都在收藏之列。尚有繪畫外的收藏展品,如古埃及與近東文物、古典希羅文物、錢幣等。

舊時收藏再現風華:奇品收藏室
2013年館方重新設計了LOGO,並祭出以修復為由關閉了11年的奇品收藏室。這裡呈現的是早期的收藏與展示形式,也就是上集所提到魯道夫二世等人的珍奇展示櫃。英文版網站以「The Cradle of the Museum」為副標,暗示這些展件不只作為博物館收藏的起源,珍奇櫃的展示方式也是現代博物館陳列展品的原型。這不僅是物件主題的差異,更是一種不同的收藏展示概念。重新展出的物件經過修復師的巧手悉心修繕後,可以還原當時貴族們如何賞玩這些「玩具」。

藝術史博物館與繪畫
由於歷代的王室收藏品味與領域不盡相同,故造就如此多元的館藏。在繪畫方面,不得不提到魯道夫二世、李奧波特.威廉大公(Archduke Leopold Wilhelm, 1614-1662)。魯道夫二世在16世紀的藝術收藏,堪稱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藝術收藏之一。他熱衷於藝術與科學,治國方面倒是碌碌無為,導致後來三十年戰爭(1618-1648),他的藏品因戰事四散各地,倖存的部分精品最後輾轉到了維也納。最精華的是老布魯蓋爾的作品,還有他欣賞的義大利矯飾主義(Italian Mannerism)畫家柯列喬(Antonio Allegri da Correggio, 1489 -1534)與帕米吉安尼諾(Parmigianino,本名Girolamo Francesco Maria Mazzola, 1503-1540)。
威廉大公偏好義大利文藝復興與西班牙畫家委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以及威尼斯畫派。法蘭德斯畫家魯本斯亦曾為他的宮廷服務。有鑒於藏品的數量龐大,他還委請畫家特尼爾茲(David Teniers II, 1610-1690)為其繪製了典藏目錄《繪畫大觀》(Theatrum Pictorium),其中的作品大多收藏入藝術史博物館,這份目錄也成為典藏的重要文件。

從王室到公眾,從為奧地利到全世界
如果,您正計劃要親睹藝術史博物館風采的話,在此推薦您藝術史博物館協會的年票,可以一年不限次數的參觀同樣由哈布斯堡王室收藏建立的各種類博物館[1]。什麼?沒時間而且旅費太貴?館方與Google Art & Culture計畫合作,開放部分的展示空間做成720環景拍攝,讓瀏覽者可以動動滑鼠就站在名作前,還可以感受整體的空間感。另外,還記得漫遊藝術史曾經發表過的〈推倒這堵牆!無國界博物館〉嗎?藝術史博物館也有參與這項計畫,以虛擬展覽的方式打破時空限制,讓藝術史博物館這個百年老店,參與數位化的潮流,也實踐博物館的教育目的。

起始於王公貴族的私人收藏,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作為舊制度留下的財產,已在奧地利成立共和國後完全屬於公共的資產。用「王室收藏」的概念來理解藝術史博物館的話,其藏品幾乎可以說是底定了,因為不太可能有新的王室成員跳出來左右收藏方向。新添置的作品大多是根據既有的館藏作延伸,或是讓某類型的作品更加完整。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對於20世紀以後新建的博物館來說,如何利用有限資源擴充藏品,可能是博物館決策者大傷腦筋的難題。歷史悠久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擁有豐富的館藏,拓展藏品並不是經營的首要問題,他們所面對的則是如何有效的運用既有館藏,讓參觀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一改19世紀以來單純作品陳列的模式,強調互動性讓觀者更有參與感。繼奇品收藏室重新開放後,藝術史博物館接下來會推出什麼新的計畫,讓人非常期待。
[1] 包含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Neue Burg, Imperial Treasury Vienna, Imperial Carriage Museum Vienna, Theatre Museum, Theseus Temple, and Ambras Castle Innsbruck
On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