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律動下的另類注視 —— Blood Orange唱片封面漫談(下)

文 / 切分une

Blood Orange的前兩張唱片,幾乎每一首歌都擁有悅耳的旋律、巧妙的編曲,尤其是對於非英語母語的聽眾來說,很可能會沈迷於節奏律動,而忽略了歌詞的深意,不容易察覺到唱片封面的用意。但這絲毫不影響Blood Orange音樂本身具有的魅力。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選用這類不迎合主流審美的攝影作品作為唱片封面,某種程度上,足以彰顯Blood Orange絕非只是在拼湊組合一些流行動人的歌曲,他的「野心」並不止於此。

這在其第三張專輯《Freetown Sound》的封面設計與宣傳策略上得到體現。2016年專輯發行前夕,Blood Orange便在Twitter上分享了該唱片的封面圖,並公布這件作品來自於紐約女攝影師Deana Lawson。[1]

鍾下一
【圖 1】Blood Orange, Freetown Sound(2016)專輯封面

在此之前,無論Brian Lantelme或Bill Butterworth,均可被看作某個特定時空下紐約次文化圈的記錄者,這是為何Blood Orange認為前兩張專輯的封面視覺具有延續性,藝人和專輯名稱的排版方式都如出一轍。而這一次,Deana Lawson的相片則完全成為封面的主角,音樂人或專輯名都讓位給攝影本身,除了右下角的「PARENTAL ADVISORY EXPLICIT CONTENT」(家長指導警告標識),提醒人們這是一份音像製品。【圖1】

後殖民時代下的多重隱喻

畫面定格了一對戀人在臥室裡如膠似漆的親密瞬間,空間的佈置著薑黃色緞面花邊床罩、精緻的橢圓鏡子、小巧的床頭櫃,還有微微掀開的薄紗窗簾,在牆頭暖色燈光與木紋地板的襯托下,凸顯出人物間的纏綿。攝影師為此取名Binky & Tony Forever,意圖表現年輕人、尤其是年輕黑人的戀愛狀態。

不再沈醉於八零年代紐約另類不羈的眾生相,這一次封面中與我們目光相對的是屬於21世紀的當代肖像。透過對身體加以記錄展現,特別聚焦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黑人群體,由此衍生出對於性、暴力、家庭以及社會地位等議題的探討,這些正是Deane Lawson攝影創作的核心主題。[2]

鍾下二
【圖 2】Roxie and Raquel. 2010 (78.6 x 97.9 cm). 現藏於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毫無疑問,這和Blood Orange在《Freetown Sound》中更有意識地介入各類社會議題不謀而合。2016年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的同志酒吧槍擊事件,促使其提前發行這張專輯;而專輯名中的Freetown既來自於其父親在西非的出生地名,同時可被視為某種隱喻,指宣揚「自由至上」的西方文明都市。除復古節奏之外,更多的日常錄音採樣被運用到歌曲中。例如我循環無數次的「Hands Up」,即在結尾處加入了一段於Million Man March(百萬人大遊行)20週年現場錄製的聲音素材。平日裡,Blood Orange(Dev Hynes)會盡可能地參與遊行。[3] 因此,音樂創作成為其生活態度的延伸。這份「自由城之聲」相較於他的前作,擁有更豐富的面向,將身處後殖民時代的種種反思,政治、種族、歷史、宗教及性別等,巧妙編織於層層詞曲之間。當代的黑人究竟要如何追求自由解放,為自己發聲?凡此種種等待著有心人的解讀。

回到唱片封面,有別於Bill Butterworth和Brian Lantelme快速抓拍的紀實特點,Deane Lawson的攝影創作夾雜了更多作者主導的要素。在正式拍攝前,她會設想好每一個細節,還畫好場景草圖。這編導意圖亦為其作品增添了更多的玩味可能。【圖2】【圖3】

鍾下三
【圖 3】Thai. 2009 (90.2 x 76.4 cm) 現藏於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作為封面的「Binky & Tony Forever」【圖1】,男女主角並非真正的情侶(其中女生是攝影師的朋友),拍攝地也並非在他們家中,而是在攝影師位於紐約布魯克林的公寓內。Deane Lawson在訪談中提到,大多數情況下,她會找一些陌生人,去他們生活的住所進行拍攝,但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環境進行重新佈置。不過這一次有點特殊,因為最終的拍攝地選擇在她自己的臥室,而空間呈現的樣子幾乎就是她臥室的本來面貌,只特別添加了牆上那張Michael Jackson海報。[4]

在Dev Hynes拜訪Deane Lawson之前,兩人並無交集。不過Hynes告訴她,創作音樂時,他也常會在藝術領域尋找靈感,而過去的幾年間,Lawson的攝影作品一直為他喜好,其中Binky & Tony Forever更是在腦內揮之不去。而在仔細聆聽了Blood Orange的音樂和他的創作日誌之後,Lawson也發現了隱藏在其歌詞背後豐富的喻意,並且認同他的審美趣味。[5] 於是,這幅拍攝於2009年的相片,在七年之後,透過《Freetown Sound》的封面再次躍入人們的視線,在一種全然不同的語境下,Deane Lawson相片的原始輸出尺寸,是相當壯觀的攝影作品,想必觀感必定十分不同。

Deane Lawson的攝影與Blood Orange的音樂,形成了某種「互文」。表面而言,唱片封面的視覺畫面有甜蜜的二人世界,與流暢溫柔的樂音齊頭並行、互相映襯。但細究之後發現,歌詞文本的現實隱喻,賦予了攝影更豐富的詮釋可能:看似和平美好的瞬間,背後蘊含著有關黑人的屈辱與無盡抗爭,更加引人深思。

有意思的是,我們發現Blood Orange三張唱片封面的攝影師擁有不盡相同的影響力:Brian Lantelme的黑白相片幾乎無人知曉,僅能從攝影師自建的網站被點擊瀏覽。Bill Butterworth色彩鮮亮的「42街」群像出版成影集,在次文化媒體,如Vice等報導下取得不少關注。[6] 至於Deane Lawson,她的攝影作品躋身MoMA群展(New Photography 2011)以及惠特尼雙年展等重要展覽,獲得了主流藝術界的認可,而這也譜寫出Blood Orange身為一名音樂人的成長軌跡,從地下潛流,到漸漸浮出水面;從關注個人經驗,沈浸於自己世界,到越來越成熟包容、關切社會議題。我們不僅能從音樂的編排中感受到這點,還可從唱片封面的視覺觀感中感知到。

撇開攝影師的脈絡,這三幅攝影作為唱片封面,可以說都和Blood Orange的音樂磁場完美契合。儘管這些相片的拍攝初衷並非被用作唱片封面,也並不是被這樣觀看或消費,然而唱片封面這一媒介,提供了一個模糊又有趣的切入點,使得攝影作品能夠在不同地帶被流通、被欣賞,也讓藝術界之外的更多觀眾接觸到這些影像,引發更多人的關注與思考。這正體現了攝影這一媒材的力量,同時印證了Blood Orange不同凡響的藝術嗅覺與社會擔當。

[1] http://www.thefader.com/2016/06/02/blood-orange-freetown-sound-album-cover

[2] http://arts.princeton.edu/people/profiles/deanal/

[3] 詳見:https://pitchfork.com/features/interview/9911-the-realest-out-a-conversation-with-blood-oranges-dev-hynes/

[4] http://www.thefader.com/2016/07/01/deana-lawson-blood-orange-interview

[5] 同上。

[6] https://www.vice.com/en_us/article/kwn3vy/saying-cheese-in-slime-square

螢幕快照 2018-03-02 11.44.25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