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畫商李歐•卡斯特里的影響力— 打造明星藝術家

文 / 鄭惠文

何謂超級畫商?

所謂的超級畫商,旗下都有一批A咖(A-List)藝術家或是明星藝術家,例如美國1980年代的瑪莉•波恩(Mary Boone)對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經營、90年代沙奇(Charles Saatchi)對英國年輕藝術家的推介、今日高古軒(Larry Gagosian)旗下的村上隆、昆斯(Jeff Koons)。超級畫商是當代藝術特有的現象,他們夾帶著資金、人脈與明星藝術家,在藝術場域中建立起龐大的帝國,而旗下藝術家所散發的耀眼光芒看似渾然天成,其實與經營者的手法關係密切。超級畫商讓藝術家被美術館肯定、被世界看見,要說他們有點石成金、左右藝術史的影響力,一點也不為過。想了解這一切從何時開始,就得先認識他們的祖師爺李歐•卡斯特里(Leo Castelli)。

誰是李歐卡斯特里?

卡斯特里是一位義大利裔的美國畫商,早期在義大利從事保險工作,因認識了第一任妻子索納班(Ileana Sonnabend)而開始接觸藝術買賣。卡斯特里最初銷售超現實藝術,避戰紐約後,與抽象表現藝術家往來密切,曾策畫了知名的「第九街展覽」,且成功的銷售了大部分作品。1957年卡斯特里在第五大道上的住家成立李歐•卡斯特里畫廊時,將銷售主力放在抽象藝術上,但因起步較晚,無法拿到最好的作品,第二年起便將眼光轉向藝術新人。卡斯特里旗下的藝術家橫跨新達達、普普藝術、最低限藝術、觀念藝術等,他們的崛起、名聲的建立,均與卡斯特里關係密切。

為什麼李歐卡斯特里能擁有那麼多的明星藝術家?

事實上,所謂明星藝術家在進入李歐•卡斯特里畫廊之前,並沒有太高的知名度。然而,卡斯特里是一位擅於連結資源、為藝術家找尋最佳舞台的畫商,以至於藝術家進入畫廊後,逐漸成為藝壇的明星。以下以瓊斯(Jasper Johns)、羅遜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崛起過程作為說明。

瓊斯與卡斯特里

1958年卡斯特里為瓊斯舉辦首次個展時,瓊斯只是個從事插畫工作的小設計師,在紐約並不活躍,甚至稱不上是個專業創作者,僅有一次聯展經歷。雖然藝術圈對他感到陌生,但展出前一個月,瓊斯的作品登上《藝術新聞》(Artnews)的封面。展覽結束時,僅剩2件作品未售出,其中4件是由紐約現代藝術館(MoMA)所買下。同年8月,瓊斯的兩件作品在MoMA展出。

別忘記,此時紐約還壟罩在抽象表現的氛圍。瓊斯以新人的身分,使用具象、現成物的表現手法卻能被MoMA看重,著實不可思議,但在卡斯特里的穿針引線下,瓊斯旋即變得炙手可熱。例如:關於雜誌封面這件事,《藝術新聞》編輯拜訪藝廊後,借走了瓊斯的作品,隔幾天就成為雜誌封面,其展覽自然也引發了MoMA的興趣。MoMA的收藏負責人巴爾(Alfred Barr)在拜訪藝廊後,收藏了瓊斯的作品,因此有了之後的展出機會。1961年,MoMA舉辦集合藝術展(The Art of Assemblage),這展覽邀請歐洲大師畢卡索(Pablo Picasso)等近140位國際藝術家參展,瓊斯也名列其中,因此瓊斯的藝術獲得藝術史合法性,且名聲大大的提升。

羅遜柏格與卡斯特里

卡斯特里也在1958年為羅遜柏格舉辦個展,雖然反應平淡,不過,安卓狄克森懷特美術館 (Andrew Dickson White Museum)買下一件作品做為館藏,在這次的交易後,卡斯特里與該館的策展人所羅門(Allan Solomon)成為多年的好友。

1964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美國館由所羅門負責,此時他已是紐約猶太博物館的館長,在雙年展前一年,他以羅遜柏格的回顧展作為該館的開幕展以拉抬藝術家的能見度。此外,雙年展前,卡斯特里在國際間為羅遜柏格運作多時:前妻索納班為羅遜柏格在巴黎舉辦兩次展覽、在倫敦白教堂藝廊(Whitechapel Gallery)舉辦羅遜柏格回顧展。由於歐洲人對這位藝術家已有印象,因此,策展人決定將宣傳主力放在羅遜柏格,最終,他獲得雙年展的世界繪畫獎。這個大獎第一次落到美國藝術家手裡。

李奇登斯坦與卡斯特里

瓊斯等人的崛起讓卡斯特里成為許多藝術家的希望,李奇登斯坦便是受此吸引到紐約尋求發展,他在藝壇奮鬥已久卻未受到認可,年近40的他在1962年找上卡斯特里。

卡斯特里先為他在紐約舉辦個展(1962年),此次,他並非依靠大型美術館,而是串聯紐約畫商友人們的力量,陸續為普普藝術家舉辦個展,使這類風格被大眾注意。短短一年間,與生活意象相關的展覽數量倍增,且都獲得了熱烈的迴響。時至年底,面對這股潮流始終略帶猶豫的MoMA,終於邀請藝術史學者舉辦「普普藝術」座談會,嚴肅看待新的藝術類型。其後,這股風潮向紐約以外擴張,而使得藝術家的推展特別順利。1963年,卡斯特里為李奇登斯在巴黎舉辦個展,很快的,李奇登斯坦在1964年登上英國泰德美術館,他是首位在此舉辦展覽的美國藝術家。

結論

1964年的卡斯特里因雙年展而散發出了巨大的光環,因為參與展出的羅遜柏格、強斯、史帖拉(Frank Stella)、陳伯倫(John Chamberlian)皆是卡斯特里旗下的藝術家。此外,與他友好的紐約藝廊在1964年結束營業時,其藝術家均優先由卡斯特里接收:包括羅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西格(George Segal)、沃荷(Andy Warhol)、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等人都進入旗下。李歐•卡斯特里藝廊成為紐約普普藝術的大本營。此時,想要展出新達達、普普藝術的策展人或美術館,都得和卡斯特里打交道,而這些手上的王牌成為他推展新一波藝術風潮(低限藝術、觀念藝術)的最佳資產。

因此,如果要問「為什麼卡斯特里的旗下能有那麼多的明星藝術家?」或許最好的答案是:這些藝術家原本並非明星,而是被塑造成明星,而這些明星們所展示的正是超級畫商的藝術影響力。

參考資料

  1. Cohen-Solal, A. Leo and His Circle: The Life of Leo Castelli, NY: Knopf, 2010.
  2. Cummings, P.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Leo Castelli, Archives of American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69. https://www.aaa.si.edu/collections/interviews/oral-history-interview-leo-castelli-12370
  3. Tomkins, C. Off the Wall: Robert Rauschenberg and the Art World of Our Time.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0.
  4. Madoff, S. H. Pop Art: A Critical History,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螢幕快照 2018-09-14 10.27.08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