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提到,十八世紀英國景觀式畫作蔚為發展,不過由於學院體制的建立與學院風景畫論述的影響,要如何描繪特定「景觀」,使之成為「風景畫」,便成為當時畫家的新考驗。
事實上,從藍伯特身上已可以看出端倪。除了劇場佈景與鄉間別墅畫作外,藍伯特現存畫作中還有如《古典風景畫》【圖1】這樣的作品。十七世紀活躍於羅馬的風景畫家克勞德(Claude Lorrain, 1600-1672),深受十八世紀英國貴族的喜愛,也是學院論述中的風景畫模範。效法克勞德,於是成為英國風景畫家的重要發展途徑。

不同於終生未踏出國門的藍伯特,小十來歲的威爾森(Richard Wilson, 1714-1782)則是加入壯遊(Grand Tour)的行列,在義大利旅居七年(1750-1757),追隨克勞德的腳步描繪羅馬風景,也在羅馬認識了前來壯遊的英國貴族,為日後畫業打下人脈基礎。威爾森的風景畫題材與類型更豐富多元,其中不乏貴族鄉間別墅景觀畫作。[1] 譬如他甫回英國,便受潘布羅克伯爵十世(Henry Herbert, 10th Earl of Pembroke, 1734-1794)委託描繪五幅威爾頓別墅(Wilton House)畫作,展現了莊園的寧靜氣氛與古典詩意。【圖2】[2]

在威爾森的莊園景觀畫作中,別墅建築往往被安排在中景或遠景一角,雖然不至於看不見,但大大削弱了做為視覺焦點的角色。【圖3】反而是前景的湖泊、河流、點景人物、還有大片天空、以及做為景框的樹木成為畫面主要元素。或許也因此,在今日人們看來,倒成了名符其實的「風景畫」,而非鄉間別墅景觀。

除了義大利風景、英國莊園、以及古典風景畫之外,身為威爾斯人的威爾森也描繪了不少家鄉風景,包括威爾斯地區的古堡、以及斯諾登山區(Snowdon)與湖景等等。【圖4】

這些針對特定景觀的畫作,為「風景畫」帶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展開了十八世紀下半葉追尋「英國美景」的如畫之旅(picturesque tourism)。專業畫家與業餘愛好者,紛紛前往英國四處探訪,尋覓可以入畫的景點,促生了多采多姿的水彩與版畫作品,也使得「風景畫」在十九世紀之初,得以成為英國代表的畫種。
比威爾森再小十來歲的參比(Paul Sandby, 1731-1809),可說是當時最為有名、作品流通度最高的畫家之一。參比其實是以地誌繪圖師起家,年輕時曾擔任蘇格蘭地形測量局的首席繪圖師,1760年代雖也曾以油彩描繪鄉間別墅,但後來主要以水彩描繪英國各地風景,是英國水彩畫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圖5】

特別的是,雖然參比以水彩為主要媒材,且以景觀畫為創作類型,卻也和威爾森一樣,是皇家藝術學院1768年成立時的創始院士,同年,他也獲聘為烏利治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at Woolwich)的首席素描教師。參比很快地也獲得出版商的青睞,將他的風景水彩畫稿以版畫的方式出版,甚至集結成冊,取名為《鑑賞家博物館: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精選景觀》(The Virtuosi’s Museum: Containing Select Views, in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1778-1781)。這些景觀包括了貴族鄉間別墅、城堡、修道院廢墟、城鎮港口、以及現代化道路橋樑與工廠等等,整體展現了英國富饒而多樣的景色。【圖6】[3]

以水彩描繪英國各地風景的潮流,在參比下一輩的畫家身上,達到了另一高峰,不僅取景更為多元,水彩技法也更多樣、更有個人化風格。葛汀(Thomas Girtin, 1775-1802)描繪倫敦泰晤士河畔切爾西(Chelsea)地段的風景,雖然仍能讓人們大致指認出畫中場景於現今的所在位置,然而畫家透過色彩的渲染更強調的是光線效果與氣氛傳達。【圖7】

另一位水彩畫家卡特門(John Sell Cotman, 1782-1842),在陪同贊主友人拜訪英格蘭北方約克郡的若克比莊園(Rokeby Park)時,選擇了描繪格雷塔河(River Greta)流經莊園入口附近的橋景,橋邊矗立的屋舍至今仍在。【圖8】

這兩位水彩畫家——葛汀與卡特門——都是透納與康斯塔伯的同代人,葛汀不只和透納同年紀,年少時還一起到戶外寫生。他們所處的時代,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在文化史上通常被稱為浪漫主義時期。到此,Gombrich的說法值得再被引述一次:
藝術家擁有選擇題材的新自由,助長了另一個繪畫部門——風景畫。在這以前,它一直被視為一個次要的藝術支派,人們更不會尊奉靠描繪鄉間別墅、園林或如畫地點等景緻維生的畫家為藝術家。而透過十八世紀晚期的浪漫精神,多少改變了這個態度,偉大的藝術家始將此類型的畫提升至一新地位,作為其生命目的。[4]
到底是什麼促使英國畫家紛紛投入風景畫的行列?又是什麼因素促使「景觀」(view)變成「風景」(landscape)?是不是就如Gombrich所說,靠的是「浪漫精神」,那什麼又是「浪漫精神」呢?留給大家想想。
最後,雖然描繪特定地點的景觀/風景畫蔚為風潮,十八世紀其實也還有不少並非依靠寫生而來的風景畫,就等下篇再談。
[1] 參見威爾森作品全集線上目錄:Spencer-Longhurst, Paul, with Kate Lowry and David Solkin, Richard Wilson Online: A Digital Catalogue Raisonné, (London: Paul Mellon Centre for Studies in British Art, 2014).
[2] 此五幅原作至今仍存於威爾頓宅邸。美國耶魯大學英國藝術中心收藏的這幅,是威爾森後來繪製的版本。
[3] 有關英國鄉間別墅版畫,可參考謝佳娟,〈「自然之美與藝術經典的國家品味」:十八至十九世紀初印刷文化對英國貴族鄉間別墅形象的塑造〉,《藝術學研究》,第25期(2019.12)。
[4] E. H. Gombric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頁492。粗體與底線為筆者所加。
Reblogged this on RunrunChan.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