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的藝術家!從陳德旺的女體畫像切入

文 / 木木日安

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夠了!這大概是陳德旺(1910-1984)之於繪畫的最佳寫照。提到陳德旺,不免讚嘆他如何用功鑽研繪畫知識,通透各路藝術風格,並深入研究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等後印象派畫風的浮光溢彩,加以內化走出新意,表現在自己的風景、靜物繪畫中。不過今天我們要來點新鮮的,談談陳德旺筆下多變的女性圖像,及其追求藝術真理的堅毅態度。

臺展中的女性表現

1935年陳德旺首次參加臺展,以《裸女仰臥》初試啼聲,獲得第九回臺展的「朝日賞」,隨後也多次入選臺展、府展。當時女性畫像常被繪製為坐姿,或呈雙腳安放端莊斜躺之姿。相較之下,《裸女仰臥》描繪一位慵懶休憩的裸女,仰躺曲臂並隨意翹腳的姿態,構圖顯得相當大膽新潮,並透露出一絲叛逆挑釁的意味。裸女身體、乳房、小腹肌肉呈現幾何塊狀,裸女面容透過簡單幾筆,樸實卻打破三維空間的既有概念,搭配簡樸陳設的描繪,透露陳德旺可能受到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新古典主義與馬蒂斯(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 1869-1954)立體派與野獸派的創作手法影響。此畫或許是當時在日本修習繪畫的陳德旺,接收西方藝術的新知,並對日本西畫流變有所研究下的實驗之作。

陳德旺,《裸女仰臥》,1935。油畫,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朝日賞」
臺展資料庫: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DetailForm.jsp?Aid=1035

隔年陳德旺再次以女性為題參加第十回臺展,其以《青いドレス(青衣)》一作順利入選。此作有別於去年的裸女姿態,陳德旺採取完全不同的畫風,表現出雙手交疊的日本女性,她優雅嫻靜坐姿端莊。

陳德旺,《青いドレス (青衣)》,1936。油畫,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
臺展資料庫:https://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database_TE/04te_search/DetailForm.jsp?Aid=1166

光線色彩的鑽研者

陳德旺最為人稱道的事蹟,便是以同樣視角繪製幾十餘幅的《觀音山》系列。這股對於藝術研究超乎常人般的堅持,不亞於塞尚以不同光影變化重複描繪《聖維克多山》高達八十七次的實驗精神。從陳德旺一系列《裸女》創作中,也可以看出他對於色彩調和的修煉,以及反覆揣摩研究相同題目的毅力。《裸女》系列是循序漸進的探討過程:1965年的《裸女(一)》是色調繪畫的練習,1968年的《裸女(二)》加入色彩變化,展現裸女肌理的瑰麗,1974年的《裸女(三)》更進一步展現色彩調和與緊密的空間構成。[1]

陳德旺,《裸女(一)》,1965。油彩、畫布,33.5 x 45.5 cm。江衍疇收藏。
陳德旺,《裸女(二)》,1968。油彩、畫布,27 x 35 cm。陳玉葉收藏。
陳德旺,《裸女(三)》,1974。油彩、畫布,27 x 35 cm。私人收藏。

素描比色彩還更奧妙

雖然陳德旺以光與彩幽微描繪最為人知,但他本人卻宣稱「素描比色彩還更奧妙」。與學生探討繪畫時,多次強調諸如馬蒂斯、波納爾(Pierre Bonnard, 1867-1947)、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 等藝術史上的大師,無不精熟素描的基本功,才能更深入去探究其他藝術的形式。[2] 他認為:「素描就是再現能力,素描強的再現能力強,再下去能表現什麼?那是那個人的天分,那個人的思想,關係到整個人生觀。[3]

觀察陳德旺的女體隨筆素描,可見他多方嘗試各路的藝術風格。他曾一親芳澤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那體態豐腴阿娜的厚身女人,也或許曾臣服於埃及壁畫中寬肩窄腰的女神風範之下。

(左)陳德旺,「裸女」習作。紙、鉛筆。
(右)陳德旺,「裸女」習作。紙、鉛筆。

培養個人藝術風格

曾有學生問陳德旺,基礎練習怎樣才到盡頭?「有那個底子,到哪裡都可以發揮。要知道究竟需要怎樣子的底子?該怎麼訓練?莫內畫畫的地方還有,你到那兒畫畫看,會不會畫出那種好畫。[4] 陳德旺如是說。

陳德旺,《柯洛研究》,1970s。油彩、紙、畫布,55 x 38 cm。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
https://www.tfam.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Detail.aspx?ddlLang=zh-tw&CID=5185

臺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陳德旺《柯洛研究》[5] ,證明陳德旺除了吸收書本、畫冊上的藝術知識,也曾具體實踐之。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1875)獨特的藝術語彙,被陳德旺確實捕捉其中韻味,其觀察功力不容小覷。陳德旺亦曾以柯洛為例教育學生:「柯洛你知道,一輩子徹頭徹尾畫柯洛的畫,不像現在人家喊什麼就跟什麼,絕對沒有的事,柯洛整本畫冊拿來看就知道。」一位藝術家如何培養出獨一無二的個人藝術風格?首先當然要將基本功練好,再來是拓展、瞭解多方藝術風格,接下來呢?大概就如陳德旺說的:「你能畫出現哥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1746-1828)的畫,也不過跟他一樣,你現在要想辦法畫出你自己的畫。[6]

[1] 王偉光,《純粹‧精深‧陳德旺》(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1),頁83-85。

[2] 王偉光,《陳德旺畫談》(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5),頁105-115。

[3] 王偉光,《陳德旺畫談》,頁115。

[4] 王偉光,《陳德旺畫談》,頁107。

[5]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https://www.tfam.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Detail.aspx?ddlLang=zh-tw&CID=5185

[6] 王偉光,《陳德旺畫談》,頁82-83。

One commen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