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的建築:關於顏水龍的《蒙梭利公園》

文 / 許綺玲

話說顏水龍當年遠赴法國進修畫藝,1931年曾有兩件作品入選巴黎秋季沙龍,其中一幅是《蒙梭利公園》,描繪的是巴黎南邊(第十四區)的一座英國式公園一角,蒙梭利公園(Parc Montsouris)也是十九世紀第二帝國巴黎都市更新計畫中整頓的大型公園之一。

顏水龍,蒙梭利公園,1931,油彩畫布,73X90公分。

畫中遠景左方有棟看起來相當巨大的象牙白建築,為前景高大的樹木半遮掩著,形成以暗綠為主色調的整幅畫中較為大片的淺色塊面,在近乎暗黑的樹叢旁相當顯眼。若顏水龍當年是以真實風景為寫生依據,現今對照公園實地景觀,卻遍尋不到園內有類似的建築物。筆者因而試圖了解這棟建築是怎麼來的?是否真實存在?

原來,這棟建築確實曾經存在,名曰巴爾多宮或巴爾多堡(Palais du Bardo; Château du Bardo),根據的是突尼斯貝伊夏宮(la résidence d’été du Bey de Tunis)的原型,算是一個濃縮版。原本這是為了1867年巴黎萬國博覽會的時機由夏彭(Alfred Chapon)所建造,且當時是蓋在巴黎西側的戰神廣場(Champ de mars)上,作為突尼西亞之代表性建物。隔年,巴黎市政府據說以十五萬法郎買下這棟建築,一年後,由達維戊(Davioud)負責,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搬遷重建於巴黎南邊的蒙梭利公園一個位置突出的小坡上,也就是後來顏水龍所見的地點。

搬遷後的巴爾多宮曾作為氣象研究機構等等用途,但同時因帶有異國風的建築體本身十分華麗壯觀,也是公園內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景點,可以在許多早年的公園景觀明信片上看到這棟建築的黑白或彩色照片。

明信片(取材自John d’Orbigny Immobilier, Musée Carnavalet FB粉絲專頁)
作者及年代不詳。

作為繪畫的取景,不只顏水龍畫過,在網路上也可以查詢到擅長畫巴黎街景的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曾於1940年代從不同的角度表現這棟建築襯著綠蔭高樹的身影。

尤特里羅(Maurice Utrillo), 巴爾多宮(Le Palais du Bardo, 1940),油彩畫布,40.6X27公分。

若是與顏水龍的畫作比較,尤特里羅所描繪的巴爾多宮在用色及細節上較為接近真實建築,至少左翼最高的樓面上四個圓拱都清楚畫了出來。相對的,顏水龍畫作細部大為簡略的表現,可以說,是更為寫意,而取景的角度與常見的舊照片比起來算是十分獨特,並未使其成為畫作的重心,而是略為含蓄地作為遠景中左深色塊面的一個對比部,且和前景下方,小小的、身形細瘦、時尚優雅,坐在公園鐵椅上的兩名白衣淑女微微相映。

可惜的是,巴爾多宮年久失修,日漸老舊,到了1970年代已相當破敗,1974年正式清空,廢棄在園內。原本可望突尼西亞政府象徵性地買回以進行整修,但逐年過去,巴爾多宮僅以歷史建物的身分殘存著。很不幸──類似這樣的結果,可嘆我們在台灣聽多了!──,等不到整修,它卻在1991年的一場大火中被燒毀!

如今,在蒙梭利公園內,正對著巴爾多宮已然消失的草坡前,有告示牌回溯公園今昔,並以空的畫框面對實景,讓遊客可以對照往昔的照片,讓人遙想巴爾多宮當年矗立於草坡的風貌。

筆者2017年11月拍攝於蒙梭利公園。(右圖為左圖景中平面看板上的說明圖及文字細節)

回想起來,筆者當年剛到巴黎,暫時落腳於蒙梭利公園對面的大學城,那時曾多次到公園裡散步,想必也親眼見過當時已荒廢的巴爾多宮,但,現今卻已不復記憶……。唯有透過顏水龍的畫作和一些老照片,遙想當年巴爾多宮的風姿光彩!

(按:這篇短文稱不上甚麼研究,只是出自筆者的一點好奇,從網路上查詢到一些法文資料,曾有朋友建議我整理出來以分享給喜愛顏水龍畫作的讀者。資料及圖片來源:John d’Orbigny Immobilier,  Musée Carnavalet 粉絲專頁,以及筆者實地拍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