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的奢華感:欣賞和服之美

文 / Art Stephanie

為了支持本屆東京奧運,日本推出 Imagine Oneworld—the Kimono Project,用日本傳統文化精神的和服結合各國文化特色,傳達世界本一家的精神,所有213件都是設計師的巧思,迎接來自各國的比賽選手。台灣訂製款的和服以橙黃色為底色,一對台灣藍鵲飛翔於紅、白、粉色梅花之間。每件和服不但設計令人驚艷,精緻的縫製過程讓和服不僅僅是服裝,也是藝術。本文專訪京都千總文化研究所所長加藤結理子【圖1】,談談如何欣賞和服之美。

【圖 1】京都千總文化研究所所長加藤結理子

千總是創立於室町時代1555年的京都老牌和服商,在江戶時期以製作寺院袈裟出名,由於許多皇室成員也是虔誠佛教徒,因此與日本皇室關係密切。從江戶、明治、大正時期不斷研發新技術,著名的友禪染技術即是千總推出。在明治時期千總與著名京都日本畫畫家如岸竹堂、望月玉泉、今尾景年、幸野楳嶺等合作設計和服與美術染織品,並開發新技術刺繡繪畫(天鵞絨友禅)【圖2】、印花友禪(写し友禅)。【圖3】千總製作的美術染織品,代表日本參加世界博覽會獲得大獎,將染織品從工藝提升到藝術品的層次,開拓「美術染織品」領域。加藤所長從2009-2017年間參與超過二十項重要的和服修復計畫與展覽,如擔任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館的「千總460年的歷史:京都老舖文化史」的策展人。2017年開始擔任千總文化研究所所長,負責整理研究千總的染織技術、美術品、歷史資料等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財,與海外內美術館、學術研究機關合作,跨界企劃千總文化財及日本文化相關演講與展覽,如2021年美國麻州伍斯特美術館特展「和服文化:千總之美」(Kimono Culture: The Beauty of Chisō)。現在我們來聽聽加藤所長談和服之美吧!

【圖 2】刺繡繪畫(天鵞絨友禅)
[Image credit: Mt. Fuji and pine tree screen, CHISO]
【圖 3】印花友禪(写し友禅)
[Image credit: Stencil-dyed yuzen fragment with flowers, CHISO]

和服製作工程不但耗時且對專業要求非常高,因使用技法不同,所需完成的時間也不同。一般來說用純手工描繪的友禪和服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完成。(影像部分可參考Youtube短片)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G13KDqKj8&ab_channel=CHISOYUZEN1555

製作過程簡單來說涉及以下步驟:

圖案:先用木炭與鉛筆在和服四分之一大小的紙上設計草稿。

初剪(仮絵羽):初剪所需布料,大約十三尺左右,暫時簡單縫出和服樣式。

打底稿(下絵):用所謂的「青花」染料在布料上描繪圖案,水洗之後青花染料會消失。

描線(糸目):用糊膠將圖案輪廓描繪出來,避免染色。

上底色(地入れ):為了讓染料好定色,用融入布糊的液體與豆汁倒在布料上。

塗膠糊(伏せ糊):在圖案部分上糊膠,避免染色。

紡織品染色(地染め):在圖案以外的部分刷毛染色。

插友禪:在圖案處上色。

蒸氣燙:在攝氏一百度以上的蒸氣箱中將布料蒸30~40分鐘,讓染料定色。

水洗、揮発:將之前用糊膠描繪的部分用水洗掉,等到乾。

蒸氣燙:用蒸氣將布料燙平。

上金箔:在圖案中或輪廓線部分用金箔裝飾。

刺繡:在圖案上用金色或其他顏色刺繡。

蒸氣燙:用蒸氣燙平,並讓布料更柔軟。

縫製:最後縫製整件和服。

和服的奢華感主要是看布料的質感,圖案造型,輪廓、線條是否精美,色彩暈染的細緻,刺繡的程度與精巧等等。我想大概是在欣賞和服時不僅僅是看表面色彩,觀察每個細節也是非常重要。由於和服製作時間相當費時耗力,技法不同所需時間也不同,大致來說一件和服價格約一百萬至二千萬日圓左右。

千總最有名的技術是友禪染,這項純手工技術大約在距今150年前開發。江戶中期後發達的友禪染在明治時期成為設計形式,當時千總請日本畫家畫草稿,請職人工匠指導研發出嶄新的設計,並參加各國舉辦的萬國博覽會,將友禪染應用在屏風、障子的形式,作為美術品展出,獲得多項大獎。友禪染可以說是一種染色法,如同日本畫家描繪的畫,在染織品染色,友禪染能將設計的繪畫在織品上自由表現其多樣豐富性的染色法。明治時代有個詞叫「千總友禪」,指的即是無與倫比的設計與技術的追求。我想現在友禪染是世界上特殊的染色技法,也是千總應該守護並傳遞下一代的技術。目前我們有超過上百位職人工匠參與各項和服保存修復計畫,長時間歷史中每項細節都需要具有高度精煉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友禪染需要設計與技術完美配合,在現有技術中如何再現友禪染,都是我們關心的重點,也是維持高品質和服的因素。

隨著時代改變,流行的和服設計也有變化。當今比較流行的圖案大概有三種。

貝桶圖案【圖4】:平安時代起在貝殼內部畫上圖案用來玩遊戲,這些貝殼用來奉納。因為雙殼類動物如貝殼的殼總是一對,永遠都在一起,因此貝殼成為象徵夫婦互相牽絆的意義的婚禮用品之一。這個圖案很受歡迎,在振袖和留袖紋上此圖案有期待婚姻和諧美滿的願望。

【圖 4】
[Image credit: CHISO]

柑橘(たちばな)【圖5】:柑橘是橘子的一種,自古以來有長壽不老的象徵意義。京都御苑也種植柑橘,令人彷彿聯想起平安時代貴族文化的優雅圖案。

【圖 5】
[Image credit: CHISO]

綑型燙斗(束ね熨斗)【圖6】:原先是切薄的鮑魚肉長時間乾燥後在婚禮儀式上作為結婚用品的乾鮑魚片。日文的長時間(引き延ばす)有長壽的意義,從圖案觀點來看這是非常華麗的設計,年輕女性特別喜愛。

【圖 6】綑型燙斗(束ね熨斗)
[Image credit: Furisode with Bundled Noshu streamers is furnished by CHISO]

我想提醒女性讀者,在挑選和服時要注意給未婚女性與已婚女性的設計是有所區分的。未婚女性的第一禮裝(最正式的和服)稱為「振袖」【圖7】,袖子長,已婚女性的第一禮裝稱為「留袖」【圖8】,只在腰部以下有花樣設計,現在婚禮上穿著的和服。不過和服有其他樣式是不分未婚或已婚女性都可穿著的,例如略禮裝的「會客和服」(訪問着)、「付下和服」、「色無地」、「小紋」等,款式、圖案、腰帶等根據場合不同各有不同搭配。

最後,誠摯希望台灣讀者能對和服與日本傳統藝術文化產生興趣。


後記:
本文根據京都千總文化研究所加藤結理子訪談改寫而成,撰稿期間承蒙美國德州達拉斯美術館(Dallas Museum of Art)策展人Vivian Li 與美國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展覽組提供協助,在此一並致謝。

(本文所有圖片版權為千總文化研究所所有,僅用於漫遊藝術史部落格,不開放站外使用、修改、重製、散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