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家眼裡,臺北有時如巴黎般迷人、如電光般炫目。然而作為自己的故鄉,老城更新的過程過於快速,不免引發對生活的感觸,或是面對現實的迷惘。

在藝術家眼裡,臺北有時如巴黎般迷人、如電光般炫目。然而作為自己的故鄉,老城更新的過程過於快速,不免引發對生活的感觸,或是面對現實的迷惘。
透過圖文並茂的頁面,本書期望引發讀者探索藝術史的興趣和好奇心,以深入淺出的解說,帶領讀者進入感性和知性交融的藝術史。我們用凡人的視角觀看和談論藝術史,而不是歌功頌德永垂不朽的天才傑作。
當你翻閱這本書,便踏上了藝術史的漫遊旅程。這本書是「漫遊藝術史」作者群獻給所有讀者的禮物,從過去五年網站累積的300多篇文章,再加上9篇首次露面的特邀文章,我們精心選編成兩冊專輯,邀請你一同漫遊藝術史的世界。
上篇提到19世紀末期立體鏡與立體照的發展,本篇將聚焦在利卡爾頓的中國舊影。其中,最耐人尋味之處是:身處世紀之交詭譎多變的大時代下,訪中的西洋攝影師是如何透過鏡頭,訴說他所親歷的東方見聞?
利卡爾頓的晚清中國影像,主要都是立體照形式。對他而言,立體照在建構這場中國行中,有截然不同的關鍵意義。
人類致力將人工生命的感官能力、智能、情感推升到與人相近、甚至超越的層次時,到底這似人又非人的產物該扮演什麼角色?無視倫理價值,沒有極限的發展的後果,是否會超越人力承擔的範圍?本文以《別讓我走》這部科幻電影接續上篇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