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的開展──《臺灣美術兩百年》

倪文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概括式論點,雖然簡化了各個世代的臺灣藝術家在面對所處不同歷史情境中所展現的能動性,卻具有指標意義—在90年代的開端映照出臺灣解嚴後,在文化上尋求新的主體意識的渴望。這種新的主體的建構與想像,無疑是踩踏在那個逐漸崩解的舊的自我之上。

【版印浮生】真身隱匿二十年:談中央大學「文學與其他」浮世繪典藏與展覽新發現

本次展品中,有不少和小說《源氏物語》情節相關的「源氏繪」。有賴近年海內外許多關於浮世繪的研究,本次展覽也有了嶄新的發現。過去被歸類在風俗畫類別的《春霞蜃気楼》,中大藝文中心原定名為「風俗畫」,不過經過考察後,此作極有可能是描述《源氏物語》情節的「源氏繪」。

石破天驚的《甘露水》──《臺灣美術兩百年》

1921年黃土水以古典學院風格的等身裸女像《甘露水》,第二次入選帝展。這次輿論卻極為冷淡。《臺灣青年》也許是因為雜誌的經費有限,不再發表照片;《臺灣日日新報》也不過發表一張作品照片,沒有任何文字報導。為何保持緘默?其次,臺灣社會整體的美學觀尚未成熟。西洋藝術中的裸女圖像應該如何看待?是否適合公開陳列觀賞?

1 2 3 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