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日全球疫情嚴重的年代回顧,發現1980-1990年代在那些與現代主義傳統攝影若即若離的表現中,竟曾經有些被定義(戲稱?)為「閉關藝術」,不禁令人感到分外好奇。

從今日全球疫情嚴重的年代回顧,發現1980-1990年代在那些與現代主義傳統攝影若即若離的表現中,竟曾經有些被定義(戲稱?)為「閉關藝術」,不禁令人感到分外好奇。
「美好年代(1871-1914)」的法國巴黎,劇院和咖啡廳林立,娛樂蓬勃發展。當地的演員、名人便與商業藝術家合作設計海報,成功塑造出自身的偶像形象。
在作品的表現上,黑白影社有一半以上是以畫意風格展現,繼承光社與華社一脈下來的創作模式,透過凸顯中國藝術的特色,期望能將自身的文化與個性推廣至國際舞台。
十八世紀末期的版畫中,不乏有強調感性、母愛、母性情感的親餵母乳圖像,並且被冠以《母愛》、《溫柔的母親》等標題,顯示此母性行為已經深植於大眾心中,並具有特定的文化意義。
藝術與時尚的夥伴關係是怎麼形成的?十九世紀便已有許多的時裝設計師開始大量應用「藝術」來作為服裝品牌的形象宣傳。
動漫畫文化影響無遠弗屆,我們可以從當代藝術中窺見動漫畫元素,也能從商業性極高的動漫畫本身看見藝術元素,但究竟是什麼,能讓動漫畫元素與當代藝術融合得如此恰如其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