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罪與罰》如同《極樂圖懺》和《搜神記》一般,挪用傳統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以針砭現代社會問題,但絕非為戲謔而戲謔,而是有深刻之思索。

《香港罪與罰》如同《極樂圖懺》和《搜神記》一般,挪用傳統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以針砭現代社會問題,但絕非為戲謔而戲謔,而是有深刻之思索。
《香港罪與罰》有著侯俊明身為藝術家的敏銳度,掌握到核心的結構性因素,知悉香港人無可避免的未來命運,預先將之描繪,以期讓他們有所警覺。
關於侯俊明創作圖稿的生成變化,先前兩篇文章已經談過兩種類型
〈哪吒〉最初的圖稿,顯示侯俊明最初的構想,明顯源自民間信仰中哪吒三太子的乩童形象…
侯俊明以黑為底色,在其上施以鮮豔色彩;背面由19位男同志完成的創作則以白為底色,構成《男洞》的一體兩面…
藝術家的創作往往需要耐心,慢慢琢磨,逐步推敲,方能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