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此文討論塩田千春反芻行為藝術和創造「物」的群體。最後筆者提出一個「親密的前衛」觀點,闡釋塩田千春作品中的親和力和滲透性。

接續上篇,此文討論塩田千春反芻行為藝術和創造「物」的群體。最後筆者提出一個「親密的前衛」觀點,闡釋塩田千春作品中的親和力和滲透性。
〈前衛與媚俗〉為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於1939年所發表的評論文章,旨在為前衛藝術護航,從此開啟了關於「前衛」與「媚俗」的討論,至今仍是學界熱衷的主題之一。
「主觀攝影」的興起反映了德國戰後以人為本的藝術觀,以及對於攝影客觀性與工具性的反思。
然而,當我們從後見之明的視角,對「主觀攝影」重新評估,可以發現它的目的並非在於提出新的攝影觀點,而是在於救贖攝影在戰後的挫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