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及浮世繪,腦中浮出的關鍵字不外乎「日本江戶時期」、「色彩繽紛的木版畫」、「庶民的藝術」等等,你是否想過浮世繪是從何而來、怎麼發展至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樣貌?又為何被稱之為「庶民的藝術」呢?

關於我們
漫遊藝術史,2016年9月誕生,是由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創立的共筆部落格。我們希望以平易近人的方式,為一般大眾介紹逸趣橫生的藝術人文知識。
每當提及浮世繪,腦中浮出的關鍵字不外乎「日本江戶時期」、「色彩繽紛的木版畫」、「庶民的藝術」等等,你是否想過浮世繪是從何而來、怎麼發展至現今我們所看到的樣貌?又為何被稱之為「庶民的藝術」呢?
1921年黃土水以古典學院風格的等身裸女像《甘露水》,第二次入選帝展。這次輿論卻極為冷淡。《臺灣青年》也許是因為雜誌的經費有限,不再發表照片;《臺灣日日新報》也不過發表一張作品照片,沒有任何文字報導。為何保持緘默?其次,臺灣社會整體的美學觀尚未成熟。西洋藝術中的裸女圖像應該如何看待?是否適合公開陳列觀賞?
暌違二十年,適逢國立中央大學六十周年校慶,中大藝文中心與藝術學研究所師生聯合策畫的《版印浮生-中大六十校慶浮世繪特展》,將再次展出中大藝文中心典藏的浮世繪。
當代藝術史中不乏小丑的身影,但比起側重於角色憂鬱的情緒面,藝術家們更願意去顛覆傳統,甚至以小丑作為媒介進行道德與美學問題的探討,本文將以此為切入點,介紹三名藝術家如何詮釋另類面貌的小丑。
在藝術家眼裡,臺北有時如巴黎般迷人、如電光般炫目。然而作為自己的故鄉,老城更新的過程過於快速,不免引發對生活的感觸,或是面對現實的迷惘。
透過圖文並茂的頁面,本書期望引發讀者探索藝術史的興趣和好奇心,以深入淺出的解說,帶領讀者進入感性和知性交融的藝術史。我們用凡人的視角觀看和談論藝術史,而不是歌功頌德永垂不朽的天才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