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函妮

繪畫—咖啡—繪畫

坐落於台北市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館,是成立於1949年的老店。這裏除了有特色的俄羅斯餐點外,曾經有許多藝文人士穿梭於此,畫家呂基正(1914-1990)【圖1】也是常客之一。呂基正從1960年起任職於台灣省立博物館,因地利之便,幾乎每天都到明星報到。數年前,筆者拜訪了明星咖啡館的創辦人簡錦錐先生。談起呂基正時,簡先生流露出懷念的神情。他提到在當時還沒有什麼畫廊的年代,呂基正總是將畫作擺滿咖啡廳的牆面,一邊啜飲咖啡,一邊欣賞自己的畫作。若在他畫作旁擺上不入眼的作品,還會被他要求拿下,若有好的作品,即便創作者默默無名,他也會讚賞不已。

【圖 1】戶外寫生中的呂基正,1969年。

翻閱呂基正細心整理的剪貼簿,可見到他在許多咖啡廳留下的足跡。除了和簡錦錐先生的合影之外,還可看到在明星、波麗露等咖啡廳舉辦展覽的訊息。或許呂基正認為在咖啡廳舉辦畫展,是最容易讓一般人也能接觸到藝術的一種方式吧。當時有篇報導是這麼寫的:「在台灣老一輩畫家中,沒有人能像呂基正那樣,給人一種十分深刻強烈的印象—繪畫、咖啡;咖啡、繪畫。他每每畫好了一幅畫,便拿到咖啡廳掛,把大自然的美景移入室中,讓多少緊張忙碌偶爾佇足的過客,心靈注入一股清泉,他覺得這樣,他的畫便發揮了作用,有了價值,賣不賣畫已是其次的問題了。[1]

候鳥般的畫家

1914年,呂基正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父親許家爐(1880-1922)為福建南安人,年輕時渡海來台,在台北、廈門、神戶間從事布匹貿易與雜貨經營而致富。呂基正七歲時因父親病重,舉家遷返廈門。他在廈門就讀台灣總督府與台灣公會設置的小學—旭瀛書院。因為喜愛美術,後來進入王逸雲(1895-1981)創辦的廈門繪畫學院就讀。由於日本是亞洲較早傳入西方美術制度的國家,想要學習美術的人,多半以日本為目標。萌生赴日習畫念頭的呂基正,雖遭家中的反對,仍努力打工籌措旅費,終於在十七歲時搭船至神戶。白天在自家的裕興商行工作,晚上習畫。[2]

裕興商行距離洋溢著西洋風情的元町不遠。呂基正很快就找到老師,進入了元町的神港洋畫研究所,向今井朝路(1895-1951)學習【圖2】。此外,呂基正也參加了獨立美術協會舉辦的夏季洋畫講習會,因而認識了林重義(1896-1944)與伊藤廉(1898-1983)。這三位老師都是留法的畫家,引進當時歐洲的新興畫風。頗有繪畫天份的呂基正在赴日不久後,就陸續入選了兵庫縣與關西地區等各地的美術展覽會。

【圖 2】今井朝路在神港洋畫研究所與學生討論畫作,1932年。(右邊站立者為呂基正,坐在中間的是今井朝路)。

1934年,王逸雲建議呂基正參加台灣美術展覽會,最終以《商品櫥窗》【圖3】入選。這件作品以大膽的筆觸與強烈的色彩,描繪神戶元町商店街摩登與日常的一面,畫風可見到今井朝路和林重義的影響。此外,黑色線條與在畫面中書寫文字的作法,也令人聯想起佐伯祐三(1898-1928)所描繪的巴黎街景。

【圖 3】呂基正,《商品櫥窗》,油彩・畫布,1934年,私人收藏。

1935年,呂基正為了精進畫藝,前往東京學習。這段期間,他除了學習油畫之外,也大量練習人體速寫【圖4】。幸運的是,這批速寫還保留至今,可見到其紮實的素描訓練對於日後描繪人物與風景畫的幫助。[3]

【圖 4】呂基正,《人體素描》,鉛筆・紙,1935年,私人收藏。

當呂基正從東京返回神戶時,已是位風采翩翩,令人憧憬的藝術家。戰後在日本以歷史小說家知名的陳舜臣(1924-2015),曾提及兒時在神戶見到呂基正的回憶:「那時候廈門許先生[4]的哥哥來訪,他是西洋畫家,因此有段時間我認為自己可能成為畫家。當畫家的許先生名為許聲基,戰後到日本辦過好幾回個展。在台灣的畫壇也很活躍。[5]陳舜臣出身台灣,家裡也同樣在神戶經營商行。這裏寫的畫家許先生就是呂基正,他在戰前使用的名字是許聲基。因自幼即過繼給父親的生家呂家,戰後正式改名為呂基正。

這段期間,呂基正也積極參加各地的展覽會與畫會活動。除了參加由台灣人為主所創立的台陽美術協會舉辦的台陽展之外,1937年也和幾位台灣的年輕畫家組成Mouve洋畫集團【圖5】,標榜研究純粹繪畫。在成立時的報導中寫道:「一掃本島畫壇的沈滯氣氛,標榜年輕、熱情、明朗,作為對現代主義與純粹繪畫研究的第一步,由本島畫壇的五位中堅創作者洪瑞麟、許聲基、陳春德、陳德旺、張萬傳成立M・A・S Mouve洋畫集團。[6]雖然隔年舉辦的第一回展頗受到矚目,不過,此時已進入戰爭時期,1938年呂基正被總督府徵召返回廈門,在陸軍中擔任口譯。

【圖 5】Mouve洋畫集團照片,1938年。

戰後呂基正來台定居,除了繼續參加台陽展之外,1948年也和許深州(1918-2005)、王逸雲、黃鷗波(1917-2003)、金潤作(1922-1983)創立青雲美術會,每年舉辦展覽。青雲畫展總共舉辦了四十回,一直持續到1988年為止。青雲美術會剛成立時,有位記者中江常報導青雲展的消息,1951年他寫下了對呂基正的印象,頗為傳神,引述如下:「我完全不知道呂基正的過往,也沒看過他從前的畫。去年春天的台陽展第一次接觸到他的人與畫。他有著水牛般的體格與力氣,又有著鴿子般溫柔的性格。從他的畫筆中所創造出來的,即使是描繪風景,也不會忘記這是人生的點綴。此為他的主題特徵。畫中經常醞釀出陶淵明的詩境,令人會心一笑。那種悠閒的氣氛正是愉快人生的一瞬間。看他的畫作就知道他時常認真地出外寫生,絕非展覽會將近才隨便敷衍畫畫,從這一點來看,呂基正也是十分難得的存在。[7]

中江點出了呂基正畫中的主題具有如陶淵明詩般的閒適意境,並且認為呂基正沒有忘記繪畫是為了人生而存在的。這樣的觀察在呂基正日後的訪談中也得到證實。呂基正認為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健康,而美術也必須配合健康的條件,亦即明朗正確的表現。[8]

戰前的呂基正,足跡遍及台北、廈門、神戶、東京。其中,廈門與神戶分別是中國與日本在十九世紀中期最早向西方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不但是西方文明流入的窗口,也是多元文化交匯的地區。年輕時期的呂基正,或許常常眺望著大海吧。雖然陸地上有著各種人為的界線,然而大海的另一端,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不知道呂基正是否曾幻想自己化身為鳥,飛越汪洋,前往海平面的彼方呢?

戰後呂基正接受採訪時,被問及戰前台陽美協與Mouve洋畫集團之間的芥蒂時,他表示「事前並不知曉,而且自己也別無成見,一向都是抱著『わたりどり』(候鳥)的心情,參與畫壇活動。わたりどり就是:那裏有水草,就棲止於那裏。只要有創作,能出品參展,無論是何畫會,皆儘可參加。[9]戰前有如候鳥般往返各地畫畫的呂基正,戰後終於落腳台灣,創造出下一個繪畫生涯的高峰。


[1]梧鳳,〈咖啡香裏的繪畫世界—寫在呂基正畫展之前〉,《雄獅美術》,1980年12月,頁132。(參見呂基正剪貼簿)

[2]關於呂基正的研究,參見顏娟英,〈展覽會上的畫家—呂基正〉,《台灣美術全集21 呂基正》(台北:藝術家,1998年)。顏娟英,《油彩・山脈・呂基正》(台北:雄獅圖書,2009年)。

[3]關於呂基正的人體速寫,參見李宗哲編,《昨日的素描─呂基正人體速寫選集》(台北:台兆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通俗社),2021年)。

[4]即呂基正的弟弟許聲城。

[5]陳舜臣著,林琪禎、黃耀進譯,《半路上》(台北:游擊文化),2016年,頁71。

[6]〈ムーヴ洋画集団 五氏が結成〉,《台灣日日新報》,1937年10月18日。(原文為日文,中文為筆者所譯。)

[7]中江,〈詩境を醸す 呂基正氏の特徴〉,《軍民導報》,1951.5.13。(參見呂基正剪貼簿。原文為日文,中文為筆者所譯。)

[8]梧鳳,〈藝壇的長青樹—呂基正教授其人其畫〉,《延平青年》,1978年6月。(參見呂基正剪貼簿)

[9]吳川,〈不讓瞬間美景逃逸—油畫家呂基正〉,《雄獅美術》,1985年4月,頁152。(參見呂基正剪貼簿)

  • 呂基正《少女小玟》(1964年)、《雲湧高峰》(1962年)、《冰天雪地》(1976年)、《奇萊雪景》(1982年)將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2020/10/17-2021/01/17) 展出。展覽訊息請關注美術館官網公告 https://montue.ntue.edu.tw/。本文為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贊助之研究成果一部分,調查與研究過程當中,承蒙畫家家屬大力協助,並授權圖版供本文刊登使用,謹致謝忱。

「【不朽的青春】 我不在咖啡廳,就是在山路上—台灣山岳畫家呂基正(上)」 有 2 則迴響

  1. […] 我不在咖啡廳,就是在山路上—台灣山岳畫家呂基正(上) […]

  2. […] 本文經漫遊藝術史授權轉載。原文連結:【不朽的青春】 我不在咖啡廳,就是在山路上—台灣山岳畫家呂基正(上) […]

發表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在 WordPress.com 建立網站或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