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頁與金子:從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看稀有古籍交易生態

文 / 張維晏

它們起初是泛黃扉頁,幾世紀後被歷史冶煉成金子!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g2 preset
2018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張維晏攝

紙本氾濫的世代,我們很難以藝術品的眼光看待一本「書」。然而,當書成為歷史,其藝術價值卻可能超越一幅名畫。古籍買賣從不單是銀貨兩訖之事,它們的客群集中一小部分人身上,買、賣家皆需眼光獨到、充沛鑑賞知識,最好還有萬貫家財。當它們被納進國際書展脈絡下,收藏、展示及市場機制的三位一體特性匯聚,耀眼的藝術光環,恰恰滋潤了這塊渺小客群耕耘的沃土。

0001
2018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張維晏攝

德國法蘭克福古書博覽會(The Frankfurt Antiquarian Book Fair),自2005年起一直是法蘭克福國際書展(Frankfurt Book Fair)重要一環。現代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機制在1949年被確立,但其歷史卻可溯源15世紀成形的當地書商市集,很難想像它如今已是世上規模最大的國際圖書博覽會。起初,「古書博覽會」僅是作為國際書展中一項「特別活動」(sub-event)。現在,每年平均約有50至60個收藏單位(含個人收藏家、古書商等)參與,現場除了古董書籍,還包含了藝術品、西洋版畫、地圖、歷史照片或相冊,成套、單件或散賣品,琳瑯滿目。內容範疇甚廣,舉凡醫學、動植物學、聖經或手抄書、藝術家畫片、手稿、古典時裝、首版書、絕版書等,它們大多是1900年之前的文化遺產。

參與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的書商,多數是國際古書商聯合會(International League of Antiquarian Booksellers簡稱ILAB成員ILAB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古籍非營利性行業組織,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許多成員早在1947年ILAB成立時,就已是知名的古書商或協會性單位了,而ILAB則是統合這些單位,並促進各國書商交流的組織。策動ILAB的主要五大力量,是來自英國、法國、丹麥、瑞典與荷蘭的古董書商。一開始,促成ILAB的理念純然為了「世界和平」,現今其會員遍及全球。[1]

ILAB的創始人,猶太裔荷蘭古董商Menno Hertzberger(1897-1982),曾在二戰中為躲避納粹的迫害而遠走,後來他為了重新集結因戰爭而離散的同行,興起創立聯合會的理想。1947年,根據Menno Hertzberger的建議,ILAB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籌備會議後正式成立,此後定期集會。他曾說:

5年漫長歲月,已在各國間架起額外的隔閡,他們無法進行溝通聯繫。這格外強化了沙文主義,甚至更糟糕的,是仇恨。是否可能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做些什麼,讓各國更加團結?這是我的夢想,但它如何實現呢?唯有建立在共同立場上,以及共同利益上,因此,對一個古董書商而言,便是通過他的愛,書(THE BOOK)![2]

Menno點出重要的弦外之音,「收藏古書」(共同立場)與「買賣交易」(共同利益)是架接古書商彼此的橋樑。他提出反思:我們的買賣,是否並未淪為普遍所說僅是商業行為,或者我們該去意識到我們是在操作進一步的文化學習材料?

img_2538
2018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張維晏攝
img_2558
2018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古書博覽會,張維晏攝

以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為例,單就出版商的年度版權交易盛會來看,獨闢出來的古書博覽會區塊略顯突兀,因為它並非在現代出版產業鏈中,然而兼具國際產業文化交流之展示特性,卻正好讓古書博覽會成為世界遺產展示交易活動的亮點。這些古書既是商品,也是整體人類文明的表徵,它們有先賢巨匠的豐富知識、精雕細琢的裝幀工藝,蘊含無可取代的歷史文獻價值,更重要的是它們還可能增值!古書博覽會展出的內容無疑是藝術史的一部分。往年以來,古書博覽會區塊與藝術專區被規劃在展館同一層樓,明顯地,它們本是同根生。藝術區塊展出者涵蓋廣義的美術範疇,包含:現代藝術、平面視覺或數位、錄像與多媒材、應用美術商品、印刷工作坊等,此外,高端美術書籍或復刻手抄書更是展會的靈魂。

古書博覽會與書展各專區一樣對外開放參觀,儘管進入該區前需經警衛把關檢查,但大量觀者好奇如狂瀾般湧入。古書商們大多本身是優秀鑑賞家,文物以細小紙籤標識品項價格,或長串字句描述品名、尺寸、頁數或圖版數,以及品項來源或說明。價格不定,一般而言幾百歐起跳只能算小資,千歐以上則悉數平常。通常還有零散小件,大多是從某些古籍上拆解而來的散裝頁面,如單張版畫、手抄頁等。少數散件標出處或基本年代、作者、價格,但多數資訊不全,相對價格也便宜,一幀版畫甚至可用15歐購得,而它們的客群則包含一般參觀民眾。古書被翻開至特定頁面,尤其是圖版,並運用黃銅製書夾固定便於展示,反映一個事實:在市場運作下,有心購藏者多數受書中圖版吸引,進而影響其購買判定。類似實例不在話下,一本古籍圖版多寡、圖像尺寸與品質,大大影響市場價值。著名古書專家Matthew Haley表示,一些晚期出版的稀有古籍(Rare Books)「更加搶手,乃是因為它們有更多的信息和插圖。」此外,博覽會上的文物是古書商們精挑出來的,表徵他們的藏品實力。

古書博覽會促進了古籍市場交易與書商交流,同時被納入現當代出版產業工藝成就一環,原本圍繞小範疇市場朝向社會大眾公開,這是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所賦予的多重內涵。有關收藏、展示與藝術市場機制,牽涉甚廣,值得陸續細究。

[1] 有關ILAB成立歷史尚可參閱ILAB官方網站,“ILAB History”: https://ilab.org/articles/ilab-history (Published on 17th July 2013)。

[2] 引自Menno Hertzberger,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of Antiquarian Booksellers and Its First Few Years”,見“ILAB History: Menno Hertzberger”: https://ilab.org/articles/menno-hertzberger (Published on 8th March 2011)。

螢幕快照 2018-03-02 13.13.0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