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廢提高效率?看劇不容小覷!?專訪撰稿人張維晏

文 / 編輯部

張維晏是目前漫遊藝術史發表文章數量最多的撰稿人,相信大家對他都不陌生!早期他與漫遊者們分享自己在國際古書交易市場的見聞,最近則透過一系列的「手工上色蛋白相紙」文章帶領大家漫遊明治時代的日本。

97579624_3284490144904170_1197035766539091968_n
專訪〈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紙系列文章〉撰稿人張維晏。

維晏大學就讀美術系,接著在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文史出版社,目前是獨立的文字工作者與書藝家。他將與大家分享研究蛋白相紙的契機,以及踏入藝術史領域後各個階段心路歷程,還有文思泉湧稿件不綴的秘訣!

97769586_340527756920540_7984105025125220352_n
張維晏,摺扇作品,2020年。

Q1:你是怎麼接觸到「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相紙」呢?

我的前工作單位是收藏了大量歷史照片(行話稱為「老照片」)的出版社,這份經歷讓我能親身接觸蛋白照片,也有機會跟古書商與老相冊藏家交流。

特別受「日本」這些作為旅遊紀念品的蛋白照片吸引的原因,除了圖像好看,也因為我自己很喜歡到日本旅行。閱讀當時外國人的遊記讓我有所共鳴,而且這一塊是我不曾想像的日本,所以更有趣。

大概是,我先從歷史的角度接觸到這些作為文獻的照片,同時瞭解它們的市場價值。接著我運用藝術史專業,將這些照片視作「圖像作品」重新詮釋:結合遊記讓故事更加立體,也從浮世繪去連結各個主題的圖像傳統。

Q2:目前蛋白照片系列是以不同主題組成,可以偷偷預告完結篇會用什麼方式結束嗎?

我最初先嘗試在漫遊藝術史連載,看看這個研究題材能夠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如果靈感源源不斷,我打算將它們重寫成長篇的內容然後出版成書。後來這個主題也接到一些邀稿,像《藝術家雜誌社》等。

我期待這本書是一個新穎的題材,也希望能讓「旅遊紀念寫真」和「手工上色蛋白照片」成為中文圈的藝史研究顯學。目前我們在許多網路上看到類似有關19世紀日本照片的圖文小品,不過多數缺少整體史觀,或藝術性的探討。我希望我的研究題材能帶給讀者新的詮釋視角。

一切順利的話,那本書就會是這個系列文章的完結,也作為自己成為文字工作者的一個里程碑,然後再繼續跟大家分享新的題材。

Q3:以文字工作者的身分做研究,跟以前當研究生的時候寫論文有不同嗎?

其實我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作品。它們跟我論文的研究對象很不一樣,是大眾在生活中能夠輕易接觸到的視覺作品,而且創作者大多不可考。因此傳統藝術史學的研究方法恐怕不太適用,研究它們必須依照各類題材性質,結合各領域跨學科的內容。

加上作為獨立文字工作者,不像學生或者雇員是隸屬於某個單位,我必須自己找資源。還好現在網路很方便,許多機構都分享了大量的蛋白相片收藏讓大家下載,那些遊記也是能在線上檢閱的公開版權。

我也會提醒自己不能武斷的使用這些開放資源,因為它們並非蛋白照片的全貌。所以我也結合工作時對蛋白照片的瞭解,還有從藏家耳濡目染學到的知識,來看這些作品對當時盛行旅遊風氣的日本社會的意義。

Q4:任職出版社期間在開闊見聞之外,有什麼意外的收穫嗎?

我會踏進出版業,一方面是在學期間擔任《藝術學研究》的編輯的經驗。它讓我接觸到學術文章的校閱工作,也開始思考怎麼編一本書,我從中發現自己喜歡上文字工作者的工作,所以在畢業後往出版業求職。

擁有幾年的出版業歷練和編輯經驗後,我也更加瞭解一本書的作成思維,也能想像作者的撰寫過程。所以面對參考資料,我能用一些小技巧去拆解他們的內容,閱讀速率就提高了。

但不能太常使用小聰明,身為一個文史研究者的基本素養還是相當重要!比如說引述西洋古籍時,還是要從前後文的脈絡,並對該字彙在當時代的使用意涵等方面善加理解,才能用適切的中文來表達。

像是我之前讀到一本遊記裡用了article這個單字,但他指的並不是「文章」,而是「物件」,並具有消費文化的脈絡。

Q5:轉換跑道的契機是什麼呢?怎麼督促自己成為自律的獨立文字工作者呢?

工作期間我為出版社撰稿和編書,從中獲得成就感,也萌生「想要擁有自己作品」的念頭;加上在出版業待了幾年以後,除了對這個產業運作有了大致的瞭解,也意識到了產業模式的改變。因此我決定要自我提升,多嘗試新的東西培養自己的優勢,經營文字與書藝的品牌。

97537383_841721953002010_9202147734407086080_n
張維晏,集詩長卷,2020年。(俄羅斯醫生Seva Gornostaev收藏)

從出版社轉到自由工作者性質,我很常用「價值交換」的心態提醒自己。「如果耍廢1小時,等於是浪費了平常上班1小時的薪水呢!」現階段自己的書道品牌成立不久,加上撰稿研究跟市場開發耗費大量時間,我希望有更多成績,受限於只有自己一個人執行,時間的流逝也讓我焦慮。不過從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會讓人有衝勁。

危機感以及現實和理想間的拉鋸,促使我不斷向前。

Q6:聽起來維晏找到了與「耍廢」共同工作的模式。可以再分享一下耍廢時間的狀態嗎?那是廣義或者狹義的「耍廢」呢?

我進入寫文章的狀態需要時間醞釀,所以像前面講的,那段時間也讓我感到緊張而加快進度。這段醞釀的時間裡,我做的事情有比對各大館的典藏資訊來考證圖片資訊,也到處搜尋版權公開的資源,當然也有「耍廢」。

我在耍廢的時候會看電視劇,而且不限語言跟題材都看。我覺得看劇能夠幫助我切換狀態;向我需要用英文溝通的時候就看美劇,讀文獻跟準備檢定的時候就看日劇,如果要寫文章的時候就看中國古裝劇,不但能夠進入寫作狀態,意外的也讓詞藻變的更優美哦。

Q7:那「耍廢」的時候會看漫遊藝術史嗎?最後,維晏有什麼話想跟漫遊藝術史說呢?

「標題」是吸引我閱讀的關鍵,像我到現在對兩年前一篇叫〈眼見為實?號稱能拍到靈魂的攝影師威廉・穆勒〉的文章都還有印象。我也因為這樣這個閱讀習慣,在寫作的時候利用標題來構思內容。

對我來說,漫遊藝術史除了凝聚校友的向心力,也是一個「線上研究」的機制。漫遊藝術史的文章就像是種子,讓人在看了之後也會想提出回應,或者更進一步展開新的研究。

〈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紙〉系列文章

  1. 〈脫胎的流光藝彩:Felice Beato與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
    (https://is.gd/5N6LUc)
  2. 〈嚮往遠東:從手工上色蛋白照片探日本風景印象的形塑〉
    (https://is.gd/HRN7xN)
  3. 〈浮世美人: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謳歌的百媚千嬌〉
    (https://reurl.cc/a3nk4)
  4.  〈宜室宜家:從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探女性美、性別角色和文化霸權的界線〉
    (https://reurl.cc/M7152W)
  5.  〈高枕難眠:從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探東方睡美人鏡頭背後的酸楚〉
    (https://reurl.cc/9zErLV)
  6. 〈以朝聖為旅行藉口?從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探日本觀光的發展〉
    (https://reurl.cc/72kNn5)
  7. 〈相/像之間:關於美人的文化美學遺傳〉
    (https://reurl.cc/QdaZOM)
  8. 〈入墨男體: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中的刺青者〉
    (https://reurl.cc/M7aXnL)
  9.  〈佐了玩味的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
    (https://reurl.cc/9EEkNd)
  10. 〈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中的相撲攝影〉
    (https://reurl.cc/lVY74Y)
  11. 〈不減風韻: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中的鏡美人〉
    (https://reurl.cc/rxY6KO)
  12. 〈剝繭抽絲: 日本手工上色蛋白照片的桑織圖〉
    (https://reurl.cc/oLbgXM)

■ 維晏個人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iyan0805/)

■ 維晏書藝Instagram:
【遇扇坊CursiveFancy】
(https://www.instagram.com/cursivefancy_weiyan/)

■【遇扇坊CursiveFancy】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ursiveFancy/)

■ 張維晏個人網站:
(https://weiyan0805.wixsite.com/weiyanzhang)

0001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